【肝血管瘤】简介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肝血管瘤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医保疾病
发病部位: 肝
传染性: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症状: 腹部肿块 血管畸形 脉氧合不足 消化不良 肝肿大
并发疾病: 暂无相关资料
肝血管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治愈率:90%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医治疗
相关检查: 肝显像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脾CT检查 肝动态血池显像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相关手术: 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肝移植
【肝血管瘤】哪些症状
常见症状
腹部肿块 血管畸形 脉氧合不足 消化不良
症状
小的病变多无症状,经体检超声发现,较大的病变可造成上腹不适或触及包块。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脏显著增大。临床表现,<4cm者多无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作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肿块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感,少数呈坚硬结节感。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
【肝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见检查
肝显像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脾CT检查 肝动态血池显像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血清总蛋白(TP,TP0) 胸部CT检查 肝实质显像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肝血流灌注显像
一、超声表现:
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二、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3、同位素99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表现为无肿瘤染色,边缘清楚锐利,血管瘤显影时间较长。
4、MRI: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