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布:2016-03-07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17009

【自身免疫性肝炎】简介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 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自身免疫性肝炎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发病部位: 肝

传染性: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10~30岁,4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1:4

相关症状: 巩膜黄染 肝区痛 肝肿大 食欲不振并发疾病: 暂无相关资料

【自身免疫性肝炎】哪些症状

一、分类

根据血清自身抗体可将A IH分为3型,Ⅰ型AIH为常见,相关抗体为ANA和(或)SMA;Ⅱ型A IH的特征为抗- LKM1阳性;Ⅲ型A IH的特征为血清抗- SLA /LP阳性。也有学者认为,Ⅲ型应归为Ⅰ型。各型的病因及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分型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次就诊的原因。

【自身免疫性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①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是反映肝细胞功能的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

②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

③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

④Y谷氨酰胎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

⑤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⑥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2)血清蛋白:

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肝衰竭时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4、其他生化指标检测

(1)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K 、低Na 、低CI-,亦可有低Ca2 、低Mg2 、低P2-等,肝肾综合征时可出现高K 。

(2)血糖:

超过40%的重型肝炎患者有血糖降低。临床上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肝性脑病的鉴别。

(3)血浆胆固醇:

60%—80%的血浆胆固醇来自肝脏。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险恶。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4)补体:

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补体合成减少。临床简则CH50和C3补体对预后有评估作用。

(5)甲胎蛋白(AFP):

HBV和HC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AFP含量的检测是率选和早期诊断HCC的常规方法。肝炎活动、肝细胞癌变和肝细胞修复时,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进行动态观察。急性重型肝炎AFP升高时,提示有肝细胞再生,为预后良好的标志。

(6)汁酸:

血清中胆汁含量很低,当肝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由于肝脏对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运转活动不同,检测胆汁酸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高胆红素血症。

5、病原学检查

(1)抗HCV IgM和抗HCV IgG:

HCV Igm阳性提示现症HCV感染,抗HCV IgG阳性提示现正感染或既往感染。抗HCV IgM的检测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球蛋白、RF等,稳定性不如抗HCV IgG。目前国内多用酶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CV IgG。抗HCV IgG低滴度提示病毒处于静止,高滴度提示病毒复制活跃。

(2)HCV

在血液中含量很少,分子杂交甚至一次性PCR均难以检出HCV RNA,常采用套式PCR以提高检出率。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及技术要求较高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6、肝组织病理检查:

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的金标准,还可在肝组织中原位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以助确定病毒复制状态。

7、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在重型肝炎中可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CT、MRI的应用价值基本同B超,但价格较昂贵,且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8、肝纤维化指标:

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