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国内外公认的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而在临床上“保肝药物”却异常之多,不少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较多的错误心理和用药误区,现罗列出来望广大患者警惕。
一、错误心理
1、偏听偏信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根治困难,很多患者抱有过高的治愈期望,而“病急乱投医”,不到正规医院诊治,偏听偏信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等,不但容易被骗子利用导致金钱损失,更重要的是耽误了病情,甚至可能造成人财两空。
2、有病自己医
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体检中被查出HBsAg阳性后,整天埋头于肝病医学书籍,越看越觉得自己前途暗淡,担心自己发展成肝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病情也逐渐加重。在门诊中,医生经常看到一些慢性乙肝患者肝病知识“渊博”,主动性强,指挥医生进行诊断。其实,这些久病成医的患者,非但治不了病,还常常自己贻误治疗。他们大多数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自己的病情与书中严重类型相比,越想心理负担越重,反而造成恶性循环,加重了病情。(2)片面理解书中意思。有部分患者从医书中看到“应多休息”,于是他们就绝对休息,“注意营养”则大量进食高糖、高热量食品,使体重过度增加。结果,造成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形成脂肪肝。(3)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患者往往不能按疗程服药和认真遵医嘱,因而影响治疗效果。
二、用药误区
1、不用按疗程服药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根据《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HBeAg阳性的患者抗病毒治疗至少需要4年时间,HBeAg阴性的患者建议用药到HBsAg转阴,而肝硬化患者则建议终身服药。有的患者不按疗程治疗,一段时间不见明显效果就自行停药或换药,使治疗不能完成,以致影响了疗效。还易造成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使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
2、不遵医嘱服药
有一位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本来不太严重,医生让其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饮食上要禁酒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再去化验,各项指标不但没降反倒都升高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再复查,已发展成早期肝硬化。患者既感意外又觉恐慌,大夫也觉得病情恶化得太快了。追问患者医嘱执行情况,才知患者只执行了第一条“按时服药”,二、三条都没有执行,理由是工作忙,责任重,经常出差,为了工作,酒得照喝。试想,肝病忌酒、多休息是一般常识,但该患者却工作第一,交友饮酒第二,治病被降为第三,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患者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还需要患者的配合,“三分治,七分养”。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执行医嘱,才能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滥用补药
患者不宜盲目使用补药。中医认为急性肝炎是湿热为主,佐以利湿。而慢性肝炎为余邪未清,治疗上先去其邪,后扶其正。各型用药不一样,若不分青红皂白地应用补药,反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适得其反。
4、迷信静脉用药
多年来人们形成一种错觉,认为静脉补液,病情好得快。这对一些急症、重症病例因为不能进食,是完全需要的,但对轻症病例或康复期患者,却不合适。因为凡是给药都要加入葡萄糖液中输入,糖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发生病变,常会引起糖代谢异常,过多的静脉给糖会加重肝脏、胰腺的负担,甚至引起糖尿病。故主张进入恢复期后,通过口服及调节饮食增加营养,同样会达到治疗目的。
5、喜多用药
许多患者久治不愈,错误的认为多吃药会对病的康复有好处,故一次服药多达十几种,这是很有害的。目前治疗肝炎药物五花八门,均不是特效药,如果许多药物同时进服,可引起药物性胃炎。吸收进入肝脏,则会增加肝脏负担,对疾病恢复不利。故用药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适当选择2-3种已足够了。
6、追求贵药
不少患者误认为价格贵的药物就是好药,看病时许多患者自己乱点药,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药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在我们国家药品定价不是以疗效而论,而是与药材来源、制造工艺流程有关。
慢性肝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需要专业医生正确的治疗,科学合理的用药,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也就是尊重疗程,遵守医嘱,正确认识病情,调整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缓解直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