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有可能消失吗

发布:2017-09-06 | 来源:蔡皓东医生自媒体 | 浏览:10248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发布的《慢性HBV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中提出,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治疗终点是“确证为HBsAg消失(有或无抗HBs血清转换)”。那么,HBsAg有可能消失吗?

我们先看看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中起的作用。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会“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HBsAg的数量比病毒装配所需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数百万多余的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HBsAg不仅可以做病毒的“外衣”,它还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影响机体免疫系统,阻碍乙肝病毒的清除。此外,HBsAg可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被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而HBsAg作用于B细胞会影响乙肝病毒抗体的产生。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就越不牢靠,清除起来也会相对容易。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而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的人在28~75岁期间会出现HBsAg自然消失[3],分析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 和HBsAg<100 IU/ml 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例较高[3]。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4]。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出现HBeAg消失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5]。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先要达到e抗原消失、血清学转换以及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 1-18.

[2]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LID - S0168-8278(17)30185-X [pii]LID - 10.1016/j.jhep.2017.03.021 [doi]. J Hepatol. 2017 .

[3] Tseng TC, Liu CJ, Chen CL, et al. Higher lifetime chance of spontaneous surface antigen loss in hepatitis B carriers with genotype C infection.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41(10): 949-60.

[4] Liu J, Yang HI, Lee MH, et al. Spontaneous seroclearance of hepatitis B seromarkers and subsequent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ut. 2014. 63(10): 1648-57.

[5] Fung J, Wong DK, Seto WK, Kopaniszen M, Lai CL, Yuen M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Relationship to hepatitis B e-antigen seroclearance and hepatitis B e-antigen-negative hepatit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109(11): 1764-70.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