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既往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再激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发生病毒再激活的风险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抗HBc)阳性患者也有发生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已有研究报告过HBsAg阳性患者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出现病毒再激活,但是目前尚没有前瞻性研究评估HBsAg阴性而抗-HBc阳性患者发生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来自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Set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隐匿性HBV携带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主要研究终点为HBV再激活,定义为可检测到HBV DNA(≥10 IU/ml)。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HBsAg阳性、肝脏生化变化和抗-HBs水平变化。
研究招募了297例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85例(28.7%)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其中6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了监测(每4周对患者进行监测,中位监测时间48周)。
研究结果显示,2年累计HBV再激活率为40.8%,H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44(8~100)周。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R = 8.2,P = 0.004)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HR = 5.3,P = 0.010)与HBV再激活相关显著;其他临床参数,包括基线抗-HBs状态、抗-HBs水平变动和供体血清学变化与HBV再激活无关;
年龄<50岁以及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与其余患者队列相比,3年累计HBV再激活发生率显著较低(5.6% vs 65.0%,P = 0.004);
此外,恩替卡韦治疗可抑制HBV DNA至检测不出水平,且无1例患者发生肝脏生化异常。
总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BV再激活率很高。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50岁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基于这些参数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预防HBV再激活和随后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