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细粒棘球蚴病

发布:2016-03-07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7379

【细粒棘球蚴病】简介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granulosa)是动物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又称为囊型包虫病。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狗是其终宿主,羊、牛是其中间宿主,故本病流行于畜牧区,人因误食虫卵也可成为其中间宿主,发生包虫病。包虫囊肿在肝脏内多见,其次是肺部,脑、骨骼等其他脏器偶尔也被侵犯。  目前21个省(市、区)报道有原发性人、畜包虫病及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流行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和西北的牧区和农牧区,以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和云南等省(自治区)为严重。

细粒棘球蚴病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囊型包虫病

发病部位: 肠 肝

传染性:人畜传播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

相关症状: 腹部肿块 脾大 腹水 脾肿大 咳嗽

并发疾病: 肝脓肿

细粒棘球蚴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治愈率:40%

相关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数 棘球蚴皮内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FT)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颗粒 阿苯达唑胶囊 阿苯达唑片

【细粒棘球蚴病】哪些症状

一、分类

囊型棘球蚴病的潜伏期比较长。从至发病为10—20年或更长。临床表现主要看虫体寄生部位以及囊肿大小与和无并发症有关。发病的早期无自觉症状,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肝包虫囊肿:占70%左右。

多位于常接近肝脏表面,肝脏的右叶(80%~85%),故主要症状是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但不会有任何疼痛感觉,囊肿多为单个,位于膈面,向腹腔突出,也可为多个。表面光滑,质度较坚。肝脏右叶顶部膈肌升高是因为包虫囊向上生长,使运动受限。而位于肝门附近的肝包虫囊向下生长,或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症,可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主要表现为脾肿大,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腹水,但不常见。极少数患者(2%~3%)叩诊时可触到包虫震颤,因子囊互相撞击导致。巨大肝右叶包虫囊患者的肝脏左叶常有代偿性肿大。左叶包虫囊的体征出现较早且较显著。

肝包虫病主要有感染(16.2%~26.9%)和破裂(4.3%~11.5%),两者交叉里通常会有以下两种结果:

(1)肝包虫囊穿破 包虫囊内张力甚高,诊断性穿刺无不引起囊液外溢。包虫囊破裂不仅被挤压造成也可因外伤引起。大量囊液破入腹腔或胸腔可造成过敏性休克,并使囊液中头节播散移植至腹腔或胸腔内产生多发性继发包虫囊肿。

(2)来自胆管的细菌感染,也可因外伤或穿刺引起。临床上有发热,肝区疼痛,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肝脓肿。但由于外囊囊壁较厚、细菌与毒素不易吸收入血,故毒血症症状较轻。肝右叶顶部包虫囊感染,除膈肌抬高,运动受阻外,也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与积液

2. 肺包虫囊肿:占20%~30%。

这种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多见于右肺和下叶,通常为单个,多发者少见。早期肺包虫囊较小,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肺包虫囊逐渐长大就会出现如下一系列症状:胸痛、咳嗽、痰血等,胸痛为持续性隐痛。可压迫周围肺组织,引起肺萎陷和纤维化。由于肺包虫囊肿的纤维外膜及包虫囊的角皮层较薄,故易破裂。约1/3痰中带血亦较常见,偶尔包虫囊肿破裂时可发生大咯血。约1/3患者包虫囊穿破至支气管,穿破时患者突然发生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咯出大量水样囊液与粉皮状角皮膜以及咯血等症状,偶尔因大量囊液溢出与堵塞引起窒息。并发感染时,患者有发热、咳脓痰等症状。少数病例可破入胸腔,引起包虫性胸膜炎。

3.脑囊包虫囊肿:多见于儿童,发病率在1%左右。

多见于儿童,发病率在1%左右,常见于顶叶,通常会伴有肝与肺包虫病。临床症状为头痛、视神经盘水肿等颅内高压症,常有癫痫发作。脑电图拍片出来可以看到局限性慢波。颅脑CT扫描及磁共振影像可见大的囊肿阴影,对于定位与定性诊断有特殊贡献。

4.眼眶包虫囊肿:低于10%。

眼眶包虫病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其症状与一般眼眶肿瘤相似,即眼球突出、偏位而引起复视。眼球突出严重时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甚至发生全眼球炎或眼球萎缩。有的包虫囊可生长很大,充满整个眼眶,并可腐蚀眶壁,侵犯到颅腔。也可压迫视神经而产生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或视神经萎缩。包虫偶可寄生于眼内,在玻璃体内逐渐长大,导致失明。

5.其他器官的细粒棘球蚴病:10%左右。

囊型包虫病可发生在腹腔和盆腔、脾、肾、脑、骨、纵隔、心脏、肌肉和皮肤、膀胱、卵巢、睾丸等部位,泡型包虫病可发生肺、脑等部位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占位性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几乎都伴有肝或肺包虫病的症状。有刺激或过敏反应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少数病人可同时存在2种棘球蚴混合感染。个别泡型包虫病病人可出现寄生虫性栓塞。

二、诊断

结合症状及免疫学方法可初步诊断。张京元(1990)报告对8种免疫诊断方法的比较,ELISA和ABC-ELISA敏感性高,其次是IHA,琼脂糖凝胶扩散差。特异性以酶标记对流免疫电泳高。因此以上述三种方法结合应用是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可靠方法。另外X线、CT检出率较高。

【细粒棘球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免疫学检查

(1) 棘球蚴抗原皮内试验:用人或羊包虫囊液抗原0.1~0.2ml皮内注射,15min后局部丘疹明显增大,周围红晕,可有伪足出现(即刻反应);12~24h后继以皮下红肿与硬结。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在单纯性病例,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其他寄生虫病特别是带绦虫病等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该试验操作简便、快速,但可有假阴性与假阳性反应,阳性率达70%~95%,可作为临床初筛,与结核病、恶性肿瘤、腹腔结核、囊虫病与肺吸虫病可有交叉反应。

(2)血清免疫学试验:检测病人血清抗体试验方法多种,包括琼脂扩散、乳胶凝集、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电转印迹(enzyme-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olt,EITB)等,但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的ELISA与EITB的,可检出血清中抗体水平低的患者。阳性率以肝棘球蚴病高,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包虫囊破裂者较完整者高;多发性包虫囊患者较单个者高。但与猪囊尾蚴病可呈交叉反应。

(3)循环抗原测定:该类测定的敏感性低、特异性差但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能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3.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见肝内边缘清晰的圆形囊肿,可测定其部位、大小与数目,B型超声检查具有快速、无损伤、简便的优点,有时可见母囊中子囊与囊中头节光点。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流行区人群包虫病的普及、手术前包虫囊肿的定位以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

2.CT影像检查 对包虫囊的准确定位,大小测量和计数均为可靠。肝与肺细粒棘球蚴病可见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

3.X线检查 肺包虫囊患者X线胸片可见大小不一、孤立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均质的阴影。腹部X线平片上囊壁的圆形钙化阴影及骨X线片上囊性阴影对诊断也很有重要意义。

4.MRI检查 包虫囊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均一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大部分呈低信号,部分呈等信号。在囊性包虫病诊断上,与CT相比并无更多优越性。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