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

发布:2016-03-04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6926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简介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多发生于10~25岁,可早至3岁或迟至50岁以后发病。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都取得很大进展。现已证明,本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本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报道,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DNA分析等方面都做了很有成果的工作。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小儿威尔逊变性,小儿威尔逊病,小儿威尔逊氏变性,小儿威尔逊氏病,小儿威尔逊综合征

发病部位: 颅脑 肝

传染性:暂无相关资料

多发人群: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症状: 构音障碍 共济失调 高热 肝区痛 舞蹈样手足徐动并发疾病: 癫痫 小儿肥胖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儿科 肝病

治疗费用: 暂无相关资料

治愈率: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检查: 血浆铜蓝蛋白(CP) 血清铜(Cu2+,Cu) 尿铜 颅脑MRI检查 颅脑超声检查 相关手术:常用药品: 当飞利肝宁胶囊 苦胆片 黄疸茵陈颗粒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哪些症状

一、症状

(一)神经精神症状:

1.震颤早期常限于上肢,渐延及全身。多表现为快速、节律性,粗大似扑翼样的姿位性震颤,可并有运动时加重的意向性震颤。

2.发音障碍与吞咽困难多见于儿童期发病的HLD说话缓慢似吟诗,或音调平坦似念经,或言语断辍似呐吃;也可含糊不清、暴发性或震颤性语言吞咽困难多发生于晚期患者。

3.肌张力改变大多数患者肌张力呈齿轮样、铅管样增高,往往引致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困难、步行障碍等。少数舞蹈型患者伴肌张力减退。

4.癫痫发作较少见。总结418例HLD中,11例 (2.6%)于 病程中出现不同类型癫痫发作,其中10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或部分性运动发作,仅1例为失神发作。

(二)肝脏症状以肝脏症状为发症状有:

1.通常约5~10岁发病。由于肝脏内铜离子沉积达超饱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即腹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为,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胀及高度黄疸,病情迅速恶化,多于一周至一月左右死亡,往往在其同胞被确诊为HLD后,回顾 病史时方考虑本病可能。

2.约半数患者在5~10岁内,出现一过性黄疸、短期谷丙转氨酶增高或/及轻度腹水,不久迅速恢复。数年后当神经症状出现时,肝脏可轻度肿大或不能扪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正常范围,但B超检查已有不同程度损害。

3.少儿期缓慢进行食欲不振、轻度黄疸、肝脏肿大和腹水,酷似肝硬化的表现.经数月至数年,消化道症状迁延不愈或日益加重,而渐渐出现震颤、肌僵直等神经症状神经症状一旦出现,肝症状迅速恶化,多于几周至2~3月内陷入肝昏迷.因此对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少儿患者。

二、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如有阳性家族史则诊断更易确立,儿童或青少年出现以下症状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1.原因不明的锥体外系或其他神经症状或原因不明的精神,行为异常。

2.原因不明的肝病。

3.原因不明的急性溶血危象。

4.原因不明的肾小管功能不全或骨骼改变。

怀疑本病时应先检查角膜K-F环及上述实验室检查,多数能够确诊,仍不能确诊者必要时可行放射性铜测定及肝活检测肝组织铜含量,如为阳性则有助于诊断。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和铜氧化酶活性测定: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铜蓝蛋白降低还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某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失蛋白性肠病、Menkes病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如同时合并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其血清铜蓝蛋白值可正常。遇此情况应综合分析其他指标。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的强弱与血清铜蓝蛋白含量的多少成正比。故其活性测定可间接反映血清铜蓝蛋白含量。

2、体内铜含量测定

(1)血清铜,常低于正常,正常人血清铜14、13~20、41(μmol·L)90~130(μg·dl),本症患者多在4、71~14、13μmol/L(30~90μg/dl)。有些病人由于血浆铜蓝蛋白不太低或正常,而直接反应铜(与白蛋白结合铜)增加而致血清铜正常或升高。

(2)尿铜,高尿铜是本症的显著生化异常之一,正常人尿铜在50μg/d以下。本症患者治疗前尿铜多在100μg/d以上。

3、肾功能检查尿氨基酸排出增多,蛋白尿或一过性糖尿。

二、辅助检查

脑CT及MRI检查:CT扫描对本症诊断有很大价值。一半以上的无症状患者或肝型患者显示有脑室扩大、皮质或脑干萎缩、基底节低密度区等异常。MRI能敏感地反映本症基底节典型部位的病变,临床好转和暂时恶化可伴有异常信号强度的相应改变。

B型超声波、食管钡剂造影及X线平片

1、对38例HLD的肝脏进行声像图检查,发现有其特殊的声像图,并将肝实质的声像图按肝脏损害的不同程度依次分为光点闪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光带型和结节型,对HLD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尚未出现神经症状的HLD肝硬变者(结节型)与慢性肝炎肝硬变者有鉴别价值。

2、B型超声更可脾脏的大小、形态。可显示胆结石、肾结石、肾钙质沉着。食管钡剂造影摄片,脾门静脉造影或动脉造影可对疑有门脉高压临床表现的HLD患者进一步确诊,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3、骨关节X线检查在HLD诊断上的意义:(1)可骨关节受累,是一潜伏性损害。骨关节X线改变是本病潜在的诊断指标。临床上难以确诊病例,不管有无骨关节症状,都可利用该检查帮助诊断。(2)在儿童、少年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病理性骨折或X线照片发现腕、膝关节异常,要考虑到患HLD的可能性。(3)通过先证者做家系调查时可做为判断是否为症状前或症状早期患者的辅助方法。

无症状的HLD及无脑症状的肝型HLD患者颅脑CT扫描以脑萎缩为多见,而脑型HLD则以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影为特征。因此,CT扫描对不典型的潜伏型、肝型及脑型HLD患者都有辅助诊断价值,但HLD的CT改变无特异性,如果CT扫描发现上述异常,应行裂隙灯及铜代谢检查,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HLD脑部MRI检查,可显示出比CT更为清晰的颅内异常表现,临床意义与CT扫描相似。侵犯基底节神经核团时均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且为豆状核、尾状核头部的大部分受累,而丘脑则为局部受累。脑干病灶则以桥脑和中脑病变为主,少见小脑病灶。因而,对称性基底节异常信号同时伴有脑干病灶是HLD的影像特征之一。HLD脑白质内病变具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额叶或顶叶皮层下白质内;②发生在病程较长者;③常伴有癫痫;④在青霉胺治疗期间症状加重;⑤上述影像异常在治疗后无改变。

三、主要诊断条件:

1、K-F角膜色素环。

2、血清铜蓝蛋白(CP)<200mg/L或血清铜氧化酶<0.2活力单位< p="">

3、肝铜含量>250ug/g(干重)

4、24h尿铜排泄量>100ug。

5、64Cu与血清铜蓝蛋白结合缺乏二次高峰。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