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

发布:2016-03-04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7739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简介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寄生虫病,历史久远且流行广泛。人体因接触疫水而感染,成虫主要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其虫卵沉积所导致的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损害,本文着重讨论与外科密切相关的由血吸虫病所致的肝胆系疾患。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血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

发病部位: 肝 血液血管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 发烧 肝脾肿大 腹痛 淋巴结肿大 弛张热并发疾病: 病毒性肝炎 伤寒 腹膜炎 阑尾炎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

治愈率:75%-85%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 环卵沉淀试验 脾脏叩诊 肝脏超声检查 血常规 常用药品: 肝喜乐胶囊 马洛替酯片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哪些症状

一、症状

病史疫区经历和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急性期有间歇或弛张型发热,尾蚴性皮炎、荨麻疹、肝脾肿大、腹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若并发肝胆损害,可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炎和(或)胆管炎症状与体征。

二、诊断

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应仔细询问。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及寄生虫学与免疫学检查,据此诊断多可确定。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 血吸虫病患者在急性期外周血象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其主要特点。白细胞总数在l0×l09/L以上。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占20%~40%,多者可高达90%以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一般轻度增多在20%以内,而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常不增多,甚至消失。晚期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试验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增高,血清ALT、AST轻度增高。晚期患者由于肝纤维化,出现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常出现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是无症状患者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3.粪便检查 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但一般急性期检出率较高,而慢性和晚期患者的阳性率不高。常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或虫卵透明法检查虫卵。

4.免疫学检查方法较多,而且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采血微量与操作简便。但由于病人血清中抗体在治愈后持续时间很长,不能区别过去感染与现症病人,并有假阳性、假阴性等特点。近年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病人循环抗原的微量法有可能诊断活动性感染,可作为考核疗效参考,是目前免疫学诊断发展的动向。

(1)皮内试验:属速发型变态反应。若受试者曾感染过血吸虫,则有相应抗体。当受试者皮内注射少量血吸虫抗原后,抗原即与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体结合,产生局部组织反应,呈现红、肿、痒现象,即阳性反应。作为感染过血吸虫的过筛方法,阳性者需作进一步检查。

(2)环卵沉淀试验(COPT):当成熟虫卵内毛蚴的分泌、排出物质与血吸虫患者血清内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沉淀物,即为阳性反应。可作为诊断患者及考核疗效。

(3)间接血凝试验(IHA):将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其成为致敏红细胞,这种红细胞与患者血清相遇时,由于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和特异抗体细胞结合,红细胞被动凝集起来,肉眼可见称阳性反应。在流行区,该法可作为过筛或综合查病的方法。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使之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经与特殊的酶结合后显色。此法可用作诊断及考核疗效的依据。

(5)循环抗原酶免疫法(EIA):循环抗原的存在表明有活动性感染,血清和尿中循环抗原水平与粪虫卵计数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对血吸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和防治效果的评定,都具有重要价值。

5.B型超声波检查 可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可见肝、脾体积大小改变,门脉血管增粗呈网织改变,并可定位行肝穿活检。

6.CT扫描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包膜与肝内门静脉区常有钙化现象,CT扫描可显示:肝包膜增厚钙化等特异图像。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