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简介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老年人药肝,老年药物性肝病
发病部位: 肝
传染性: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相关症状: 食欲不振 皮肤瘙痒 右上腹痛 凝血功能障碍 低蛋白血症并发疾病: 肝性脑病 肝硬化老年人药物性肝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老年科 肝病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
治愈率:一般在正规综合三甲医院的典型病例治愈率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尿三胆检查 白细胞数 肝功能检查常用药品: 益肝乐胶囊 复方垂盆草糖浆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哪些症状
一、症状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以胆汁郁积为主的药肝、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二、诊断
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①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②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病诊断标准:①服药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②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细胞上升(达6%以上)。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阳性。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确诊,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拟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肝活检有助于鉴别病变类型和了解肝损程度。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过敏性肝损害时,白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多增加,肝功能以血清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本病特点。其次尚可有血清胆红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等。血浆白蛋白也可减少,尿三胆可呈阳性。
肝活检对某些疑难病例的确诊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