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简介
我国HBV感染者为数众多,临床乙型肝炎病人要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需作全面分析。少数急性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目前乙型肝炎虽是我国重要的肝炎,但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已不很多见。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乙肝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部位: 肝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性传播
相关症状: 厌食 肝功能受损 发烧 畏寒 球蛋白异常 并发疾病: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 急性乙肝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肝炎 传染科
相关检查: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 健康体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氨 肝功能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甲型肝炎抗原 淋巴细胞转换试验(LTT) 常用药品: 甘草甜素片 苦参素片 碧云砂乙肝颗粒
【急性乙肝】哪些症状
分类症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急性乙肝无既往HBsAg阳性病史,ALT升高幅度常在500U/L以上,肝组织学改变以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变性为主,且均匀分布。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A 急性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 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黄疸型。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B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
在普查或查血时,偶尔发现血清ALT升高。
【急性乙肝】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1、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液检查: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
3、 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二、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
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
②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③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
(5)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①低白蛋白(Alb) 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短,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②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1)HBsAg与抗-HBs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
(2)HBeAg与抗-HBe:血清 HBeAg 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自 HBV 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HBeAg与HBV DNA、DNA聚合酶活性及 Dane 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
(3)HBcAg与抗-HBc:HBcAg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HBsAg 高滴度、HBeAg与 DNA 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4)HBV DNA和DNA聚合酶: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HBV DNA,有的患者即使 HBsAg、HBeAg阴性而HBV DNA为阳性,仍表明HBV在复制,具有传染性。
(5)HBv现症感染判断依据:
①血清HBsAg阳性;
②血清HBV DNA或DNA多聚酶阳性;
③ 血清IgM抗-HBc阳性;
④ 肝内HBcAG和(或) HBsAg 阳性,或HBV DNA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