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 在2014国际肝病大会展示的一篇壁报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据来自中国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的曾达武博士介绍,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到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进行性下降,且血清HBsAg与HBVDN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中国学者进行的这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纳入838例初治患者,旨在评估HBV感染自然史(包括晚期并发症)过程中的HBsAg水平。
研究纳入的患者在2009-2012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慢性HBV感染。他们被分为6组:1) 免疫耐受;2)免疫净化;3) 低度复制;4) 阴性肝炎“e”期;5) 肝硬化;6)肝细胞癌。
主要转归指标包括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HBsAg与HBV DNA的定量相关性。
研究者发现在乙肝病毒临床各感染期之间,HBsAg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0.001),并且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HBsAg水平显著较低(2.9对3.3,P<0.001)。然而,结果显示早期与晚期肝细胞癌之间,上述水平无显著差异。
曾达武和同事写道:“我们在免疫净化、HBeAg阴性期、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观察到血清HBsAg与HBV D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但是在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则没有(P值均<0.001)”。“在HBeAg阳性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与HBV DNA水平显著较高(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