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2016-02-18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7354

【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戊肝)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常引起暴发流行,临床表现和预后均与甲型肝炎(甲肝)类似,,孕妇患戊肝病死率高为本型肝炎的特点,小儿戊肝的发病率低。其流行特点也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预后良好。

戊肝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

别名: 戊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部位: 肝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 头痛 大块肝细胞坏死 鼻塞 食欲缺乏 上腹不适

并发疾病: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戊肝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肝病 传染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30000元);

治愈率:70%

相关检查: 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 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 戊型肝炎抗体(抗-HEIgM) 尿胆素 尿胆汁酸 尿胆原(URO) 尿胆红素(BIL)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

头痛 大块肝细胞坏死 鼻塞 食欲缺乏 上腹不适 昏迷 畏寒 大便色浅 下肢水肿

症状

1.潜伏期

对戊肝的潜伏期究竟有多长,目前认识尚不统一,1955年德里流行的潜伏期为18~62天,平均40天,1983年观察志愿受试者的潜伏期是36天,1986年Azamgsn,Kashmir和我国新疆调查为10~49天,平均15天,庄辉综合3次同源戊肝流行,潜伏期为15~75天,平均36天,这与各地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完全雷同,统计条件不一致,病毒感染的数量以及病毒株的某些差异均有关,综合国内外报告,一致的认识是戊肝潜伏期比甲肝略长,比乙肝又短,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

2.临床表现

目前被公认的临床型有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对慢性肝炎尚有争议。

1)急性戊肝:占戊肝的86.5%~90.0%,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两种,二者之比约为1∶5~10。

急性黄疸型:占急性戊肝的75%,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其黄疸期更长,症状更重,A.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率约20%),关节痛(7%~8%),倦怠乏力(60%~70%),继之出现食欲缺乏(75%~85%),恶心(60%~80%),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呈现轻度肝大,伴触痛和叩击痛,此期持续数天至半月,在本期末尿色渐深,如化验已可表现出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阳性,血胆红素(Bil)及谷丙酶(ALT)上升,B.黄疸期:体温复常,黄疸迅速加深,尿深如浓茶,大便色浅,皮肤瘙痒(29%),消化道症状重,持续至黄疸不再上升后方可逐渐缓解,此期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持续8周,各项肝功能化验在此阶段也升至高峰,以后渐缓解,C.恢复期:症状,体征及化验全面好转,各种症状减轻至消失平均约15天,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复常平均约27天,此期一般为2~3周,少数达4周。

急性无黄疸型:临床也有急性期与恢复期两个阶段,但表现比黄疸型轻,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呈亚临床型,亚临床型感染多,而成人则多表现为临床型感染。

2)重型戊肝:约占戊肝的5%,较甲肝重型多见,通过对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多次戊肝流行的调查,一致公认戊肝的重型女性比男性多(2∶1~5∶1);孕妇多,重型肝炎中孕妇占60%~70%,其次为老年人和病毒重叠感染者多,尤以乙肝患者再感染HEV时易发生重型肝炎,在重型戊肝中急性重型多,其与亚急性重型之比约为17∶1,二者区别不能仅仅以时间来划分,根据新疆戊肝流行时的多数临床报道资料综合,还应参考如下特点。

急性重型戊肝:孕妇多见(57%~60%),尤其是妊娠晚期更多(约占70%);病情发展迅猛,多数孕妇在正常产或早产后病情急剧变化;血胆红素还在轻度或中度升高时,即可出现一系列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且无酶胆分离现象;肝浊音界缩小与正常者各占一半;全部病例皆有肝性脑病,昏迷病例皆有脑水肿,Ⅲ度以上昏迷者成活率极低;出血程序与黄疸深度呈正相关,个别病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与昏迷深度,出血程度,妊娠早晚及脏器衰竭频数呈正相关,与黄疸深度无明显关系,成活者病程虽较长,但未见肝炎后肝硬化之表现。

亚急性重型肝炎:除孕妇外,还见于老年和其他病毒感染者,尤其是HBV;病情发展较急性重型相对缓慢;黄疸较急性重型肝炎深,持续时间也长,酶胆分离现象较多见;多数患者肝浊音界不缩小,个别病例可见肝脾轻度肿大,后者多出现在乙肝患者又感染了HEV的情况下;几乎全部病例皆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少有出现肝性脑病;病程较长,病程中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与脏器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脏器衰竭的频数依次为肝,凝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

3)淤胆型戊肝:新疆资料显示少见,仅占0.1%,也有报道显示,淤胆型戊肝较常见,发生率高于甲肝约7.5%,临床表现与甲肝淤胆型相似,黄疸期较长,但预后良好。

4)慢性戊肝:对戊肝有无慢性化过程以及有无慢性病毒携带者,认识尚不一致,日本有报道在流行期有58.2%病例发展为慢性肝炎,国内赵素之对500例急性戊肝做3~28个月随访,发现有12%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均未恢复正常,且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改变,但对新疆东部二次戊肝流行时病例的一年系统随访,都未发现有慢性化病例,国内庄辉,印度Khroo等人的观察,也未发现急性戊肝发展为慢性化者,这些结果的不一致是否与病毒株型别,人群的免疫水平,年龄及其他社会因素有关,均待进一步研究。

5)不同生理阶段患戊肝时的临床特点:

妊娠期戊肝:不仅发生率高且易发展为重型,1986~1988年新疆戊肝流行时,孕妇发病占24%,在重型肝炎中孕妇占27%,非孕妇占4.6%,病死率也高,多国报道在10%~20%,高有39%者,妊娠晚期病死率高(20.96%),中期次之(8.46%),早期(1.5%)与一般育龄妇女(1.4%)接近,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黄疸尚未达重肝水平时,即发生肝脑综合征,肝脏缩小者占一半,肝组织病理检查示肝细胞以变性肿胀为主,大出血后的肝组织同时呈现缺血,缺氧改变,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及产后感染,往往在产后病情急转直下,主要死因为脑水肿,产后出血,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疝,在向重型发展的过程中相继出现Ⅰ,Ⅴ,Ⅶ因子减少,多数病例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正常,仅个别发生DIC。

小儿戊肝: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渐高,未见有新生儿发病的报道,1~3岁病例占发病的22.2%,7~14岁占77.8%,若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率低,新疆报道过3160例,患者中儿童占9.11%,病死率0.52%,也较成人为低,起病急,症状较轻,发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6.7%~20.3%),脾大的比例(19.8%)高于成人(0.22%),虽黄疸型病例占绝大多数(98.2%),但不如成人黄疸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改变以ALT升高为主。

老年戊肝:发病率约占总发病数的3%~10.9%,比成人低,比儿童高,起病较隐袭,临床也以黄疸型为主,淤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多,黄疸深,持续时间长,病程相对较长,恢复较慢,住院时间比成人组约长1倍,重型肝炎相对较多,高于成人组但低于孕妇,并发症多,易继发感染,预后较好,病死率低,未见变慢性报告。

【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见检查

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 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 戊型肝炎抗体(抗-HEIgM)尿胆素 尿胆汁酸 尿胆原(URO) 尿胆红素(BIL)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

检查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EV IgM,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是用重组或人工合成多肽作抗原,国内应用本法检测111例急性戊型肝炎,抗HEV阳性率为86.5%,检测32例恢复期患者,抗-HEV阳性率6.3%,提示抗-HEV持续时间较短,病后5~6月63%转阴。

2.蛋白吸印试验(Western Blot,WB)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3.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s Chain Reaction,PCR)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