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举报:0591-38265150
邮件举报:cosunterjb@163.com
信件举报:福建省福州高新区乌龙江中大道7号创新园二期16号楼,邮政编码:350003,收件人:监察负责人
【腱反射亢进】是什么
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通常称为腱反射。一般将腱反射的活跃程度分为:①消失(-):不出现反射;②迟钝(+):低于正常的反应;③正常(++);④活跃(+++);高于正常的反应;⑤亢进(++++);反射强,髌震挛、踝震挛阳性。
【腱反射亢进】是怎么引起的
腱反射亢进位于反射的脊髓中枢上方的锥体束受累时,出现腱反射亢进。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受损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等。
【腱反射亢进】详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综合判定。先是左右比较,如果两侧腱反射均较大,且其中一侧较另一侧更明显时,可以认为反射更明显的这侧属深反射亢进。
但是,有些情况是一侧比正常腱反射亢进稍弱,而另一侧比正常腱反射稍强。此时判断就相对较难,仅通过反射很难明确哪一侧不正常,此时要结合神经系统其他体征来综合判断。
众所周知,深反射两侧应当是一致的,可当双侧深反射均活跃且对称时,要判断是深反射活跃还是深反射亢进时,就要观察反射所引起肌肉收缩是否有连续的节律性,也就是用打诊锤叩击肌腱或骨膜,虽然仅是一次叩击,然而反射性的肌肉收缩却不是一次,而是连续的反复震颤,临床上称多动性反射,如果出现多动性反射,则可以认为是深反射亢进,为病理性。另一种情况就是阵挛,当腱反射极度亢进时出现,也为病理性,临床上常见的有髌阵挛和踝阵挛。另外,当叩击肌腱时,如果一次叩打,即可见到反射性运动的振幅非常大,且速度极快时,也可以认为是反射亢进,尤其是速度极重要。再有就是通常情况下在正常人见不到的反射,或即使存在也很弱的反射被诱发出来时,也可以认为是深反射亢进,比如头后屈反射、指屈曲反射、下颚反射等。
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临床上主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早期一侧上肢运端肌肉萎缩,逐渐出现其它肢体肌萎缩,下肢及躯干偶可受累,后面肌及舌肌受累才出现萎缩,1-2年才发展到全身肌萎缩。早期锥体束损害不明显,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必须有明确的锥体束征才可确诊。约半数以上有Babinski征,无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发生褥疮者罕见,早期有蚁行感、疼痛等。
(二)脑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 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50~60岁发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伴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脑局部症状,病情加重可出现昏迷,四肢肌张力低,鼻声呼吸,反复呕吐,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瞳孔扩大,部分病例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灶的对侧偏瘫,肌张力偏低,巴彬斯基征阳性。针刺瘫痪侧无反应。腰穿可呈血性脑脊液,CT显示高密度灶。MRI、T1W、T2W脑内高信号区。
(三)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硬化者和冠心病或糖尿病史,男性多于女性。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1-4天内达高峰、昏迷较轻,头痛、呕吐者少见,瞳孔无变化,眼底动脉硬化,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常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颈部有抵抗,肌张力低,病侧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及高尔登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颅脑CT显示低密度区。MRI、T1M低信号区,T2M稍高信号区。
(四)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缓解与复发病史,多有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锥体束受损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瘫,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三肢瘫、偏瘫或单瘫,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五)良性流行性神经肌无力(benign epidmic neural myasthenia) 初期可有低热或无发热,潜伏期约1周左右,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胃肠道症状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侧出现头痛、颈硬及颈痛、肌肉痛。眼球震颤,复视,肌阵挛,咽喉部肌无力,肢体软弱乏力,腱反射正常、亢进或减退,病理征阳性。肌束颤动,伴有肌肉疼痛及压痛,皮肤感觉过敏。失眠及多梦、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忧郁、癔病样发作等。
(六)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r encephalopathy) 多见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高血压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头胀或精神错乱。本病的全面发展可能需要12~48小时,以后出现全身性抽搐,肌阵挛,昏迷及局灶性神经障碍,并可出现半身轻瘫、失语、局灶性癫痫发作以及视网膜性或皮质性失明,也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及渗出,血压突然升高。病理反射阳性。腰穿脑脊液多正常,压力增高。
(七)多发性脑梗塞痴呆(dementiacaused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ion) 主要症状有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定向力障碍,判断力差及缺乏自知力。近记忆明显减退,容易遗忘,但远记忆一般保持较好,对很熟的人不认识,把时间地点弄错。专业知识也遗忘,计算力差,说话词不达意,甚至不连贯,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伴有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多疑,妄想等。晚期有痴呆,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两侧搏动正常,可听到血管杂音。腱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掌颏反射、吸吮反射、眉间反射阳性。
(八)葡萄膜大脑炎( uveoencephalitis) 发病年龄以25-50岁多见,常于春天发病。先有脑膜刺激症状、嗜睡、意识障碍,偶可有偏瘫和失语。偏瘫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发病1-2周出现急性弥漫性葡萄膜炎,视力骤减,睫状体充血,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浮肿。视乳头充血,边缘不清,甚至视网膜剥离。尚可出现耳鸣、耳聋和平衡障碍。可出现皮肤白斑、白发和脱发等。
(九)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本病实际上并不少见,因多数病人肝性脑病并存,临床症状被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误诊。病理检查发现脊髓后束、侧束的脱髓鞘改变。此病发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有括约肌障碍。双下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阵挛,病理反射阳性。音叉震动及关节位置觉减退,痛、触觉正常。瘫痪肢体肌力3-4级。完全性截瘫少见,无明显的病损感觉水平。血氨升高。
(十)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本病无明显的家族史或性别差异。多在中年慢性起病,渐进性加重,早期足趾及手指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渐向近端伸延。两下肢无力,肌张力减低,轻度肌萎缩,腱反射迟钝。深浅感觉均可出现障碍,呈周围性分布,可伴有肌肉压痛,后索与侧索变性时有四肢无力、肌张力增强、腹壁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阳性。并有大小便失禁、可伴有恶性贫血的苍白,消化不良及舌炎。周围血象及骨髓涂片可见巨细胞性高血红蛋白性贫血。
(十一)甲状旁腺机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 主要症状有舌肌震颤,舌肌萎缩,类似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的可有声音嘶哑,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少数病人合并有神经性耳聋或腱反射亢进,叩一侧腱反射时对侧肢体亦出现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阳性。下肢近端的肌肉常易疲劳和无力。骨盆带及肩胛带的肌肉在活动后常有疼痛及感觉异常,并可出现肌萎缩。受侵肌肉的肌张力低,腱反射活跃。背部疼痛,并伴有压痛,无固定部位。
长期以来ALS 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1995 年力鲁唑(力如太)作为ALS 的标准治疗药物上市后,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发现该药可延长ALS 患者处于疾病轻、中度状态和存活的时间,推迟ALS 发生呼吸困难的时间,但不能使已经出现的运动障碍获得改善。该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阻滞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神经末梢和神经细胞体上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而发挥作用。用药方法为50mg,2 次/d,口服,疗程为1~1.5 年。该药耐受性好,常见副反应有恶心、乏力和谷丙转氨酶升高。ALS 的对症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治疗可延缓肌萎缩的进展,预防关节挛缩。吞咽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插胃管或行胃造瘘手术,保证营养供应,避免呛咳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发生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对劳累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间歇性正压辅助呼吸,此种辅助呼吸器材体积小,操作方便,可随身携带,患者容易接受。对有痛性痉挛或严重痉挛状态的患者可给卡马西平0.1,3 次/d 或巴氯芬,初始剂量为5mg,3 次/d,以后每3 天增加5mg,有效剂量范围为30~75mg,大剂量可达100~12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