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堂【300436】
医学咨询热线:400-887-5001  | 包装变更查询 | 
关注福建广生堂的微信
方法1:查找“福建广生堂药业”
方法2: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官方微信
 |  廉洁举报 |  English | 
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

肝昏迷

发布:2016-01-28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6937

【肝昏迷】是什么

肝昏迷(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肝昏迷两大类。又称肝性脑病。

【肝昏迷】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

(1) 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多见 。

(2) 重症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3) 原发性肝癌。

生物化学机制

一氨中毒与肝昏迷

关于氨中毒的机制,据认为是由于肝功能不全情况下,血氨的来源增多或去路减少,引起血氨升高,脑组织对氨毒性极为敏感,因而出现脑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正常血氨来自肠菌产氨(每日约4g)、肾泌氨、肌肉组织产氨等,而解除氨毒性的机制主要靠肝内的尿素合成。由于肝严重病变导致肝功能不全,清除氨的能力大为降低,加之门腔静脉短路,使由肠管回血液的氨不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高氨血症与肝昏迷。饮食蛋白过多、消化道出血、摄入铵盐、放腹水以及应用利尿剂等均可引起血氨的升高或氨毒性增加,从而能诱发肝昏迷。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在于氨主要是干扰了脑的能量代谢,使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等)浓度降低。氨对脑细胞代谢的干扰有下述几方面:①氨能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乙酰辅酶A的生成,既干扰了三羧酸循环的起始步骤,又影响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生成;②氨中毒时,脑内以形成谷氨酰胺的方式解毒,从而消耗了较多的NADH(α-酮戊二酸经还原性氨基化而生成谷氨酸),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正常进行,妨碍ATP生成;③大量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可使三羧酸循环中的α-酮戊二酸耗竭,妨碍了供能物质在脑细胞中能量的释放与转换。由于α-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难于通过血脑屏障,脑内转氨酶活性低,难于使α-酮戊二酸等得到补充,因此氨中毒使脑细胞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ATP的生成减少;④氨和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时增加ATP消耗;⑤氨能激活神经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并和K有竞争作用,影响离子分布和神经传导的正常进行。

应当指出,氨中毒现象并不能解释所有肝昏迷的发生,有些病例血氨并不高,降血氨疗法亦不一定有效,尚须探讨其他机制。

二假神经递质学说

在肠管内,一部分氨基酸经肠菌的氨基酸脱羧酶作用而形成胺类,如苯丙氨酸及酪氨酸脱羧形成苯乙胺及酪胺,正常情况下可被肝内单胺氧化酶分解而清除。肝功能不全时,由于肝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或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于是芳香胺类直接经体循环入脑,经脑内非特异羟化酶作用,于是苯乙胺羟化而生成苯乙醇胺,酪胺经羟化而生成鱆胺(β-羟酪胺)由于苯乙醇胺及鱆胺与儿茶酚胺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结构相似,又不能正常地传递冲动,故称假神经递质。

假神经递质被释放后引起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如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发生障碍,使大脑发生深度抑制而昏迷。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多巴胺被假递质取代后,使乙酰胆碱的作用占优势,因而出现扑翼样振颤,当然,假递质学说也不能解释全部肝昏迷的发生机制。

三氨基酸不平衡与肝昏迷

近20年来关于肝昏迷时氨基酸代谢异常的资料表明:在严重肝功能损伤和有门腔静脉短路的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体内氨基酸代谢异常。突出的表现是血中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浓度明显降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明显增高,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由于芳香族氨基酸主要在肝内分解,当肝功能不全时,芳香族氨基酸在肝内代谢发生障碍,因而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支链氨基酸主要在肌肉组织中代谢,由于肝功能不全时胰岛素的灭活发生障碍,在高水平的胰岛素的作用下,支链氨基酸大量进入肌肉组织被分解,因此血浆中的支链氨基酸的浓度降低。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可引起假神经递质的产生增多,色氨酸可使5-羟色胺的生成增多,后者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中枢进入抑制状态。而支链氨基酸的降低使得血脑屏障上芳香族氨基酸占了优势,缺少了竞争载体的对象,于是大量进入脑内,上述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引起严重的后果。

上述三种学说可能解释不同情况下肝昏迷发病机制的主要方面。

肝硬化患者便秘可导致肝昏迷

便秘患者,因为大便干燥,难于排出,故临厕时必然拼力努责,这会使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对于肝硬化的患者,腹腔内压力的突然升高,就会使因门脉高压而迂曲扩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发生血管破裂而出血,从而导致患者大量的呕血、便血,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的肝脏就像个大的化工厂,除了会合成许多体内所必需的物质外,还会把体内产生的或摄人的有害物质清除掉,以保证体内的清洁。当肝脏有病后,如在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许多代谢解毒途径都会出现故降,血液里的氨和其他有害物质就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造成肝性脑病,即肝昏迷。便秘患者,可使粪便中含氮的物质与肠道内的细菌接触时间延长,促使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产小和吸收,从而导致和诱发肝昏迷。所以,肝硬化患者在出现便秘时,应及时处理,以使大便经常保持通畅,防止引起肝硬化患者的呕血及诱发肝昏迷。

诱发因素

(1) 肝硬化病人大量呕血便血,腹水病人大量放腹水或利尿治疗后。

(2) 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3) 以上肝病病人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营养吸收不良、肠道毒素入血,促进肝昏迷发生。

(4) 严重肝病饮食不节,饮酒或食用过量的肉、蛋、奶等食物,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

(5) 有以上肝病而使用某种药物不当,如镇静药、止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

【肝昏迷】详细分析

一、诊断

1、早期表现

可持续几天至数周,应注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般是在上述诱因后出现。

(1)行为变化,包括轻诉性格变化经,常用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随地便溺,举止反常。

(2)思维混乱,陈述不正常。包括言语不清,对时间、人、地点的概念混乱,还会出现幻觉、恐惧和烦躁。

(3)失眠或昼睡晨醒。

2、后期表现

(1)双上肢扑翼样震颤(嘱其双手平举而不由自主地出现上下抖颤),肌张力高,阵发性抽搐,神志模糊至昏迷,脑电图不正常。

(2)重症肝炎,肝硬化病人常伴有黄疸、腹水、蜘蛛痣、肝掌、皮肤出血点。

(3)病人呼气时可嗅到特殊气味,似泥土味、果味,俗称“肝臭”。

(4)化验检查示肝功能不正常,血氨升高。

肝下垂应与肝大相鉴别,前者除肝下缘超出肋弓缘以下外,肝上界及肝浊音界也下移,因而肝浊音界面积不扩大,且取仰卧位进行深呼吸后肝位置常可恢复。轻度肝下垂并不少见。

①应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

②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

③慎重放腹水,只有在大量腹水、压迫症状明显、循环障碍时作为配合治疗的一种措施。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2l,以稍能缓解压迫症状为度。严防因放腹水导致腹腔感染、放腹水过急引起晕厥及入肝血骤降而加速肝细胞坏死,促发肝昏迷。可在放腹水前先注高渗葡萄糖、补充血浆白蛋白或输血。

④禁用麻醉安眠药。于肝昏迷前期烦躁时,可予非那根,必要时可服水合氯醛,注射副醛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⑤注意预防、清除和抑制微生物内毒素和肠道含氨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⑥禁用氯化铵、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药物。

⑦有昏迷前期症状时,宜早期应用降低血氨和清除、取代假性神经介质的药物。

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⑨供给足量葡萄糖、维生素与能量代谢药物。

⑩特别要防止缺氧、低血钾和脑水肿的产生。

二、处理措施

(1)一般支持疗法:停止供给蛋白质,以葡萄糖液来维持每日必需的热量。适

当补充维生素类(维生素B1、B2、C等)亦属必要。有条件者可多次小量输血,并应用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等。

(2)降低血氨的药物:①谷氨酸钠:以28.75%谷氨酸钠100~200mL/日,加入到给病人输液的液体中,或分两次作静脉滴注(可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作静脉滴注),用于血液pH值在酸性范围者效果好。如同时给三磷酸腺苷及镁盐,效果更佳。②精氨酸:它对氨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系统有催化作用,用药后可降低血氨。其溶液为酸性,且不含钠,无导致水钠潴留之弊。一般每250~350g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同时肌注三磷酸腺苷20mL及255硫酸镁3~5mL,效果会更显著。但由于肝性昏迷时尿素循环系统中的酶,如精氨酸酶、精氨酸合成酶等的活性降低,故其疗效不理想。③γ-氨酪酸:2~3g/次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文献报道可取得显著效果。临床应用γ-氨酪酸除有解除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外,并有降低血氨作用。从药理观点出发,γ-氨酪酸用于治疗抽搐、躁动等兴奋型为合适,但总的疗效不够理想。④鱼精蛋白:它含精氨酸80%以上,注入后逐步释出精氨酸而起去氨作用。此药价廉,副作用小,且有止血作用。鱼精蛋白100mg用10%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3~4次,同时加用三磷酸腺苷及镁盐肌注。

(3)清除肠内毒性物质及控制肠道产氨:①通过鼻饲注入50%硫酸镁溶液20~40mL作导泻,或以生理盐水、食醋作灌汤,以清除肠内毒性产物。②用新霉素4~6g/日,以减轻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从而防止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产生。若有肝肾综合征时,可改用巴龙霉素40万每日4次,5~7天为一疗程。③1-4β半乳糖苷-果糖在小肠不吸收

,当进入结肠后,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有机酸,使结肠内容物趋酸性,故可阻碍氨的吸收。剂量为10g,每日3次,可增至15g,每日5次。其副作用是腹胀、腹泻等,必要时可加用胰酶。④双歧乳酸杆菌奶含有嗜酸性乳酸杆菌,用后可使肠内容物酸化,减轻氨的吸收;可避免因长期应用新霉素致肠内菌群失调或霉菌生长;可增加肠腔内氢离子,使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非游离氨变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无毒的游离铵。其剂量是20g,每日3次,可增至40~60g,每日5次。(4)补充钾盐:一般在24小时内给氯化钾2~4g,每1g氯化钾溶于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或鼻饲新鲜果汁、氯化钾溶液等。并应注意酸碱平衡,低钾碱中毒时可给精氨酸,酸中毒时给谷氨酸钠,严重酸中毒时给50%碳酸氢钠。

(5)控制全身细菌感染:酌情应用强而有力、毒性小的抗生素。

(6)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认为激素疗法是非特异性疗法,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即使应用,亦以中量(氢化考的松100mg)、短期(3~7天)为宜。在特殊情况下,慎用中等剂量(氢化考的松300~400mg),疗程1周左右。

(7)左旋多巴:根据假性神经介质学说,左旋多巴可补充正常神经传导介质的含量,从而排挤神经角突对假性神经传导介质的摄取、储存与释放,恢复神志。其剂量为0.25~2.5g/日,可静滴、肌注或口服(鼻饲或灌肠)。

(8)对症处理:烦躁时可用安定或异丙嗪等,腹胀时用针灸,出血用云南白药等止血剂或输注新鲜血。

(9)中医中药: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芳香开窍,保护肝脏,调整代谢等。应用茵陈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可通过鼻饲给药。亦可用安宫牛黄丸针剂(醒脑静)肌注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每次2~4mL。

三、预防

①应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

②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

③慎重放腹水,只有在大量腹水、压迫症状明显、循环障碍时作为配合治疗的一种措施。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2l,以稍能缓解压迫症状为度。严防因放腹水导致腹腔感染、放腹水过急引起晕厥及入肝血骤降而加速肝细胞坏死,促发肝昏迷。可在放腹水前先注高渗葡萄糖、补充血浆白蛋白或输血。

④禁用麻醉安眠药。于肝昏迷前期烦躁时,可予非那根,必要时可服水合氯醛,注射副醛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⑤注意预防、清除和抑制微生物内毒素和肠道含氨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⑥禁用氯化铵、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药物。

⑦有昏迷前期症状时,宜早期应用降低血氨和清除、取代假性神经介质的药物。

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⑨供给足量葡萄糖、维生素与能量代谢药物。

⑩特别要防止缺氧、低血钾和脑水肿的产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