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3-07
门脉高压性肠病
门脉高压性肠病(PHC)是1991年由Kozarek提出,指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PHC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出血。
-
2016-03-04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绝大多数是肝脏的良性疾病,其中先天性囊肿常见。本病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多发性肝囊肿常伴有肾、胰腺、卵巢、肺等脏器的多囊性病变。
-
2016-03-03
胆道出血简介
胆道出血或称血胆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之间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并非少见。
-
2016-03-03
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轻度肝病患者可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临床上可无出血症状。严重肝病患者则有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特别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降低更为明显,其中各因子的活性均有减低。有人认为因子Ⅶ的生物半衰期很短,故其浓度的变化可作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指标。
-
2016-03-03
寒战
具有肌肉收缩和痉挛性发抖,冷得全身发抖(如发烧前的寒冷) ,又称寒颤。正常的打寒颤是因为机体在受到冷的刺激的情况下骨骼肌在应激性作用下的剧烈的短时间无法控制的收缩。骨骼肌在收缩的时候会消耗ATP产生热量。这样的话就起到了御寒的作用。
-
2016-03-03
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是指皮肤,或当微小血管遭受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
-
2016-03-02
皮肤出血斑
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肤粘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大于5毫米者称为瘀斑。
-
2016-03-02
紫癜
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青紫、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常伴见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
2016-02-16
舌上出血小心肝火旺作怪
肝火旺是中医学中的肝症,夏季出现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都是肝火旺的症状表现。肝火旺虽不是大病,然而肝火旺的症状同样会造成身体众多不适,为了肝脏健康,清肝火调理肝火旺很必要。
-
2016-02-16
鼻衄 (别名:鼻血)
鼻衄又称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区为多见,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腔后部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吐出。